10月25日上午10:00,高等理工学院常务副院长马齐爽教授和来自17级的5名同学进行了“院长下午茶”交流活动,本次“院长下午茶”以“专业学习”为主题,历时一个多小时。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马院长幽默而又细致的讲述,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看清了专业学习的方向。
马院长首先用相应的数据为同学们解答了保研、就业等各方面的政策问题。而后马院长号召同学们转换思维方式,有些课程是要按照逻辑关系学习的,例如理论力学、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是原理性的,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但是另外一些像金工实习、无人机概论类型的实践性课程,它们相对而言比较独立,更多的是能够增长同学们的见识。
一个优秀的点子是科技创新成功的第一步。对于冯如杯科技竞赛题目的选择,马院长也进行了相应的解答。首先是自己愿意参加冯如杯,有科技创新的意愿;其次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课题组,咨询指导教师后确定题目,可以仔细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并且学科间交叉出现得也越来越多。马院长还以赵沁平院士的虚拟现实方向为例子,“赵院士利用虚拟现实做的模拟手术技术,这里边不仅有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还有人体结构、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在里边,这就是一种交叉。”马院长还举出了心脏起搏器的无线充电技术为同学们进一步展示了专业交叉的内涵。
关于专业认识,马院长说:“我们还是应该从基础向专业知识过渡。等大家大二学完之后,就能对专业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而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就会有一套对专业的成熟认识;读完硕士、博士之后,我们也可以独当一面。”很多的专业前三年学习的都是基础课程,大同小异,这些课程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马院长也告诫同学们不能因为某些课程暂时没有什么用而不去学习,“谁都没法保证哪些东西对于将来的你是有用的,所以不能因为暂时对我们没有很大用处,我们就不去学,这样是不行的”。
马院长还对比了我们和国外大学的培养体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们一学期学十几门课,而国外的大学一学期也就学4-5门课,所以他们学得广而杂,相比于知识,国外更注重能力,对方法论的要求更高;而我们数学物理这些基础课程学得深,动手能力则比较差。”两种培养方式各有千秋,也都培养出了很多人才,马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好自己,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进入正轨,充实自我。
最后马院长还亲切地与5位同学交流起了日常生活,分享了平时的时间安排,又聊起了各自的家乡,并且鼓励大家多提建议,共同在经验教训中进步,整个“院长下午茶”交流活动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了。